地点
人物库 元朝
罗蒙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广州新会人字希吕
博学强记。
弱冠从罗斗明学诗,有名于时。
檄为高州学正,后以荐授南恩州教授州判吴元良欲用为幕官,力辞不就。
有《希吕集》。
蒙正字希吕,其先庐陵人
父稽叔,游学新会,因家焉。
蒙正生有异质,博学强记,弱冠从肇庆罗斗明学诗,尽得其法,有名于时。
县尹沈寿创古冈书院,礼之,从游者甚众。
寻省檄为高州学正,秩满归。
至正丁亥赴省试,遇开武铨,或劝其借注巡检,不屑就,以诗答之云:「儒冠不是将军具,只作当年措大看。
」后遭乱,避地郡城,馆宪吏赵式家。
式荐于行省,授南恩州教授州判
吴元良阴谋割据,欲倚其筹画,用为幕官蒙正悟其意,力辞不就。
后因病以诗谢之云:「愿赐一廛閒养病,简编灯火伴青衿。
」未几卒,元良礼葬之。
希吕诗格调颇高,五言律句,音响尤工。
有集五卷。
全粤诗·卷五二
罗蒙正字希吕,其先庐陵人
父稽叔游学新会,因家焉。
蒙正资质秀拔,博学强记,弱冠从肇庆罗斗明学诗,尽得其法,有名于时。
县尹沈寿创古冈书院,礼之,从游者甚众。
寻承省檄为高州学正,秩满归。
元惠宗至正七年(一三四七)赴省试,遇开武铨,或劝其借注巡检,不屑就,以诗答之云:「儒冠不是将军具,只作当年措大看。
」后遭乱,避地郡城,馆宪吏赵式家。
式荐于行省,授南恩州教授州判
吴元良阴谋割据,欲倚其筹画,用为幕官蒙正悟其意,力辞不就。
后因病以诗谢之云:「愿赐一廛闲养病,简编灯火伴青衿。
」未几卒,元良礼葬之。
希吕诗格调颇高,五言律句,音响尤工。
有集五卷。
黄佐嘉靖四十年刊《广东通志》卷五八、清贾雒英修康熙二十九年刻本《新会县志》卷一二有传。
罗蒙正诗,别集已佚。
今以清顾嗣立康熙五十九年刻本《元诗选》三集所录《希吕集》为底本,参校清温汝能纂辑嘉庆十八年刻本《粤东诗海》卷七(简称《诗海》)所录罗氏诗。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白景亮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阳人字明甫
明法律,善书算。
由征东行省译史超迁南恩知州,累官衢州路总管
核田亩以均徭役,修明学政
官至台州路总管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梅国元 ? — 1327
全粤诗·卷五一
李梅国
— 一三二七),字敦临
阳江人
元成宗大德四年(一三○○)登进士及第第三人(探花)。
七年,授给事中
十一年,升通议大夫吏部左侍郎
仁宗皇庆二年(一三一三),进资政大夫刑部尚书
泰定四年卒。
清范士瑾纂修康熙二十七年刻本《阳江县志》卷三《人物志》有传。
诗三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水盛元 1276 — 1347
水盛
字竺源
自号无住翁
饶之乐平范氏子
十七依罗山院尝公。
尝使从儒者学。
而师每习禅定。
且针指出血。
书金刚经。
尝呵之。
师云。
学儒可敌生死耶。
从度走。
月庭忠公于蒋山。
端坐一室。
以三百六十骨节。
八万四千毫窍。
及山河大地。
咸摄入一念。
始觉变易。
继凝定。
双瞳与合为一。
污从眦流。
亦不知所楚。
后三四日。
见色闻声。
渐摇撼不动。
遂发愿云。
吾此生不能作佛。
当入无间地狱也。
傍观者。
为之吐舌。
俄过匡庐
止东林。
复奋云。
今夕必就蒲茵上死尔。
即正襟趺坐。
加精进力。
夜参。
半至极切孤危之际。
捐命一跃不觉。
如出荆棘之丛。
所履之地忽尔平沉。
而秋空素月。
连娟独炤。
返观自身。
湛湛澄澄。
唯一念不忘耳。
洎归罗山
方全体顿现。
偶阅妙喜明心见性。
非桑门事之辞。
又复致疑。
越五载。
会孤舟济公于蒋山。
有所言不契。
复往无为。
见无能教公。
举济言质之。
无能云。
为汝不解故也。
师忽大省。
尽脱去玄妙知解。
历观从前所悟。
皆梦中尔。
无能。
抚其背而记之云。
尔后当大弘吾宗也。
师辞去。
东游四明天童。
已而归息浮梁
既隐于南巢。
巢民柳氏。
割山地建兰若。
以栖师。
地当五峰之下。
旧有龙潭五所。
闻师至。
悉乘风雷徙去。
天历己巳
遣官以聘起师。
西湖之妙果。
师弘阐宗旨。
震撼四方。
学徒一集。
至有不远万里而来者。
时已行役僧之令。
师引退。
返南巢故隐。
而向慕者。
愈众。
宗藩宣让王。
累遣使者致师。
师以老病固辞。
淮西廉访使斡公王伦徒。
监察御史常公道夫。
尤极趍仰。
集贤学士公立
月湾先生吴公存
与师为世外交甚笃。
月湾至有晚始闻道之叹。
师常瞩学徒云。
凡剃发染衣。
当洞诸佛心宗。
行解相应。
以正悟之境。
灵灵自炤。
岁久月深。
具大无畏。
如透水月华。
万浪千波。
触之不散。
方不被生死阴魔所惑。
此师生平实證实悟者。
故亦用是以诲人也。
师制行峻绝。
有壁立万仞之意。
广信祝蕃远尝云。
番阳竺源
吴中断崖。
其人类孤峰悬崖。
可仰望而不可攀跻。
人称之为实录
至正丁亥夏四月
召四众戒饬之。
引纸膝上书偈。
端坐而逝。
将葬。
是夜有光。
如匹练自天际下烛。
交相通贯。
未几。
散布五峰之顶。
复合于塔中。
三夕乃止。
巢之居民。
凡数十里聚观骇异之。
世寿七十有二。
僧腊五十又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水盛字竺源自号无住翁姓范氏乐平人也。
母氏徐,生盛时,祥光照室。
及成童,以嬉戏为佛事。
年十七依罗山院僧常。
初就塾师讲习文义,而每从静坐习禅定,且刺指濡血书《金刚经》。
常呵之曰:“汝不先明文理,顾能深入禅关耶。
曰:“学佛了明生死,岂若儒者拘守章句乎。
”及受度,谒月庭忠于蒋山,而孤舟济方居首庭,以皖山蒙山者诲之。
抚几叹曰:“吾已见二老矣。
”乃端坐一室,以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豪窍,及河山大地咸摄入一念,始觉变易,继凝定双眸,与念为一,汗从背出,亦不知所楚。
后三四日,见色闻声渐撼摇不动,乃自信法决可證。
因取所携帙,以火焚之,且发愿云:“吾生非深入佛海,当入无间狱也。
”闻者惊叹。
俄过匡庐,止东林,闻有僧所见不异云门,往叩焉。
僧以无诚心让之。
复自厉曰:“今夕必就蒲茵上死尔!
”即正襟趺坐,加精进力,如临万人敌,如操滩上舟,不遑他接,夜牛参至极切孤危之际,捐命一跃,不觉如出荆棘,所履之地,忽尔平沈,而秋空素月,娟娟独照,返观自身,湛湛澄澄。
唯一念之不忘,犹以坠于断灭,益进弗懈,或静或动,未尝间断。
洎归罗山,方全体顿见,十方世界,举皆现前,参之诸祖契證,如镜照镜,坦然明白,自以为开悟。
掌藏钥东林,偶阅“妙喜明心见性非桑门事”之辞,又复致疑,不能释者数日。
或谓之曰:“法离唇吻,道绝言诠。
子何太滞也。
”于是胸中又荡然如洗,然不敢谓已至也。
越五年,重晤济于蒋山,济曰:“蒙山尝言栽松道者不具二缘而生,达摩葬熊耳后只履西归,果神通耶,抑法如是也?
云:“此形神俱妙而已。
”济云:“不然,子他日当知之。
”复往无为(州)见无能,教以济所举之言质之。
无能云:“为汝弗解故也。
忽大省,尽脱去玄妙知解,历观从前所悟如通宵一梦,梦时非无,及至觉后,绝无所得矣。
无能抚其背而祝之曰:“尔后当大弘吾宗也。
复辞去,游四明天童。
已而归息浮梁之凤游山。
海印如方长荐福,请分座说法。
久之,往隐于南巢,巢民柳氏割山地建兰若,延居之。
地当五峰之下,旧有龙潭五,及至,悉乘风雷徙去。
元天历己巳,起主西湖妙果寺,弘阐宗旨,震憾四方,学侣云蒸,有不远数千里而来者。
郡守戍将虚己求道,日不暇给。
时军书旁午,令僧充役,请于郡守刘公,特免其科繇。
未几,返南巢故隐,而向慕者愈众,宗藩宣让王累遗使者欲邀致之,以老病固辞。
至正丁亥夏四月二十四日黎明,召四众戒勖之,且云:“世尊有言,我今背痛,将入涅槃。
吾其时矣。
”引纸书偈,端坐而逝。
尝自营葬塔于山下,是夜有光如匹练,交烛通贯,顷之,散布峰顶,复合于塔中,弥三夕乃止,巢之居民数十里聚观,骇之。
弟子慧月、慧观等奉遗骨瘗焉。
寿七十三,腊五十三。
制行峻绝,有壁立万仞之意。
每垂三关语以示人,多有不契其机者。
然其淬砺学徒,必使洞明诸佛心宗,行解相应,以正悟之境自照,久之如透水月华,万浪千波,触之不散,方不被生死阴魔所惑。
此盖一生实證实悟,故以之诲人,真切如此。
所著语录,虞公邵庵既为之序而行之。
宋文宪公濂,复捃其事而铭其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伯颜元 ? — 134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40 【介绍】: 蒙古蔑儿吉䚟氏。
明达果断。
十五岁侍武宗于藩邸。
大德间从征海都累捷。
武宗立,拜御史中丞
尚书平章政事。
仁宗时,拜江南行台御史中丞,升御史大夫,改江浙行省平章政事。
泰定帝泰定间江西河南行省平章政事
帝卒,从丞相燕铁木儿迎立怀王图帖睦尔(文宗),扈从北行。
文宗至顺间封浚宁王
顺帝即位,拜中书右丞相,进太师
唐其势谋乱,奉诏诛之。
封秦王,为大丞相
秉国钧,专权自恣,帝患之,与其侄脱脱等谋,乘其出猎,出之为河南行省左丞相
寻徙南恩州阳春县安置,病死于道。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正源元 ? — 1361
正源
字竺远
姓欧阳
南康人也。
生之夕。
梵僧见梦于其母。
具戒后。
参虚谷陵公。
公以龙潭灭纸炬语问之。
师对以焦石可破层冰。
公曰。
破后奚为。
应之曰。
探索乃知。
公诘曰。
所知者何事。
方思对其语。
公遽举杖击之。
师悚然默喻。
由是智开识融。
外内无碍。
而人归之矣。
出世。
凡五主巨刹。
皆方镇大臣。
使者所邀致。
位尊而不以为荣。
德盛而守之以谦。
居道场。
增室庐之未备。
径山
掩乱兵之遗骼。
灵隐
楼阁皆为煨烬。
惟师所居独存。
类有神以相之者。
元至正二十一年六月
示寂。
寿七十又三。
塔全身于径山
弟子分瘗爪发于道场。
舍利丛然乎其间。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正源字竺远姓欧阳氏
世居南康,盖欧阳文忠之苗裔也。
生之夕,母感梵僧入梦,知非凡俗。
稍长即归禅院,鱼钟清彻,心性俱驯。
年二十七,始受具戒。
大辩与虚谷陵以道德名冠东南,往参之,皆得其法而去。
初见陵时,以龙潭灭纸炬语问之,应之曰:“焦石可破层冰。
”曰:“破后奚为?
”复应之曰:“探索乃知。
”陵诘曰:“所知者何事?
”方思属对,陵遽举杖击之,悚然默喻。
由是智开识融,外内无碍,雄谈慧辩,动静皆空。
叩之者无穷,归之者有容,近者化而信,远者慕而宗。
又能饰之以文,持之以勤,位尊而不以为荣,德盛而守之以谦。
所居道场,培修增饰,佛殿僧寮,悉臻完备。
径山时,乱兵所至,遗骼暴露,衋焉闵之,尽为焚瘗。
其在灵隐,屡经兵燹,楼阁煨烬,唯居室独存,若有神相,其建功动物,可见如此。
元帝闻其贤,锡以“佛慧慈照普应禅师”之号。
五主名蓝,皆方镇大臣遣使邀致,盖法之孚于人者深也。
元至正二十一年六月二十六日,预告期至,书偈而化。
寿七十有二,得法弟子广化、圆伊等,分爪发于道场,舍利丛生,灵异显著。
明年,奉遗骨藏径山,而徵宋文宪濂为之铭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力金元末明初 1327 — 1373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万金(槜李英华姑苏志禅林诗辑俱作万金。
蒋之翘云:皆误,当是力金),字西白号白庵吴郡人
早从衍道原出家,后依铭古鼎入道,住持秀州天宁寺,筑孤云庵以奉母。
洪武初,诏主天界寺,开善世院统领释教五年
敇建法会于钟山,总持斋仪,皆称为白庵金禅师
六年,举泐公自代,以母老辞归。
有《澹泊斋稿》。
力金禅师
号白庵(有本。
名万金)。
吴门姚氏子也。
幼孤。
楞伽寺道原衍公
沙弥
绝世交。
碧山堂以自娱。
因以白庵
且爱其姿。
资金行脚。
遂深入古鼎铭公之堂奥。
已而归
垒土为孤云庵。
以事其母。
其母亦得悟焉。
元至正间
宣政
以净慈请
不就。
乃开法瑞光。
次移嘉禾之天宁。
南北英灵。
集如箕敛。
元帝师大宝法王
号。
曰圆通普济禅师
是时金之名日重矣。
愚庵素倔强不肯可。
诸方闻其名。
常致书问于楚石
以为古鼎有子乎。
楚石亦因褒之。
其词曰。
道迈古今。
学兼内外。
白牙香象。
蹴踏而截流。
毛狮子。
哮吼而踞地。
机用可谓逸群。
文章乃其游戏。
青天白日。
放古佛之瑞光。
闹市红尘。
湖南之祖意。
直得大海波翻须弥粉碎。
少林不识。
曹溪不会。
却净慈道愈高。
笑诸方进为退。
乃吾古鼎铭兄之的传。
妙喜杲祖之六世者也。
愚庵以为然。
作偈东曰。
闻道湖南第一山
交参龙象杂官班。
东头卖贵酒头贱。
空手来时赤手还。
顶𩕳一机犹掣电。
语言三昧若连环。
铁舡下载休轻举。
老叔谈禅亦强颜。
明初。
有诏主天界。
高帝留神内典。
楚石愚庵辈。
亦赴焉。
以犹子之列与之。
援经据论。
披诘玄理。
大元叟家声。
五年。
敕集三宗二千人。
建钟山法会。
大驾临幸。
命金升座。
阐扬宗旨。
复命儒臣。
出众烧香。
疏曰。
无量太虚。
因三才而建极。
有涯沧海。
会八德以朝宗。
发含灵心里之花。
至哉先觉。
秉枢斗寰中之秉。
久矣高人。
宝鉴当空。
自合昆冈之璧。
而玄珠在握。
谁停赤水之车。
化广无为。
音宣大吕。
岂非人天协赞。
日月双悬。
曰。
皇风浩荡。
即凡心而印佛心。
慈泽弥漫。
据圣智目开世智。
乃拈香鞠躬起立曰。
会么。
打面还他州土
唱歌须是帝乡人
便下座。
高帝大悦。
万众称善。
年暮欲谢退。
不可。
乃喟然曰。
吾以虚名滥当圣代。
每怀煨芋诸公。
予不逮矣。
遂称病笃。
解还旧隐。
未久圆寂
塔于嘉兴环翠兰若。
高帝
诏选名宿。
辅导诸藩。
蜀王椿
师事见心复
复名溢都中。
叹曰。
复公其不免耳。
复果罹难而终。
故诸方嘉靖退。
为丛林福云。
赞曰。
水火相憎。
铛居其中。
则世味以调。
邪正相反。
智居其中。
则精神俱化。
铭公之摄六宗。
其智能过于调化者也。
丹青虽异。
文彩全施。
贵其知宜也。
天岸虽高。
明舟不犯。
贵其用意也。
源之径山
乃良于知宜。
而用意焉。
知退而不知进者。
滞于寂也。
知进而不知退者。
伤于勇也。
白庵其无滞伤之病。
与师资鼎峙。
俾风化有醐酪之纯。
其流慈岂小小哉。
力金
字西白
吴郡姚氏子。
七岁颖悟异常。
一日请于母曰。
儿患世相起灭不常。
将求出世间法。
可乎。
母曰。
出家甚苦。
尔年幼。
岂能堪之。
曰。
儿心乐之。
自无苦也。
请之不已。
母知其志不可夺。
俾依吴县宝积道原衍法师
后见古鼎铭公径山
悟人甚深。
声光烨烨。
起丛林间。
至正丁酉
出世住苏之瑞光。
嘉兴天宁寺灾。
守贰咸以非师不足起其废。
具币遣使。
力迎致之。
师至。
未久。
俨如兜率天宫下现人世。
经过者。
无不瞻礼赞叹。
帝师大宝法王
贤师之行。
授师以徽号。
师自幼丧父。
唯有母存。
乃去城一舍。
筑孤云庵。
以奉养焉。
或议之。
师喻之曰。
尔不见编蒲陈尊宿乎。
何言之易易也。
洪武改元
有旨。
起师住持大天界寺
万机之暇。
时召入内庭。
奏对多称旨。
盖师精通西竺典。
及东鲁诸书。
其与荐绅谈论。
霏霏如吐玉屑。
故咸乐与之游。
四年命师总持钟山法会。
仪制规式。
皆堪传永久。
寻以母年耄。
径山泐公自代。
复还庵居。
五年冬诏。
复建会如四年。
大驾临幸。
诏师阐扬第一义谛。
自公侯以至庶僚。
环而听之。
靡不悦服。
一日忽示弟子曰。
吾有夙因未了。
必当酬之。
汝等勿以世相遇我。
未几示微疾。
谢去医饮药食。
委顺而化。
茶毗。
舍利无算。
观者竞取之而去。
师神观秀伟。
智辩纵横。
宗教为己任。
不畜私财。
得财施辄举以给贫者。
诚法门之伟人也。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力金字西白
姓姚氏吴人也。
母周氏,梦一庞眉僧类应真者,直前麾斥,惊𧦝而觉,已而有孕。
时至而育,奇芬满室。
年方龀髫,广颡修颈,皙白如玉,见者爱怜。
性尤颖悟,凡书一览,即能记忆。
尝游佛寺,见像辄自下拜,信仰日深,因投县中宝积院,礼道原衍祝发。
年十一受具戒,精研三观十乘之旨,领其枢要。
主秀之德藏,为纲维,轨范肃然。
忽喟然叹曰:“名相之学,略谙之矣。
盍弃诸缘,而往跻觉路。
”遂更衣入虎林,谒古鼎铭于双径。
一见以法器相期,示以德山见龙潭语。
奋然踊跃,直触其机,从而有契,遂为记堂。
未几,分席后堂,敷宣大法,如山川出云,灵雨沾润,四众信服。
复登前堂,声光烨烨,起丛林间。
元至正丁酉,出主苏之瑞光寺,会嘉兴天宁寺灾,郡守贰咸以为非不足以起废,具礼币遣使者力致之。
至,未久,俨如兜率天宫,下见人世道路,过者莫不瞻礼赞叹。
帝师大宝法王闻其贤,授以圆通普济之号。
有明初兴,洪武改元,弘阐佛乘,首开善世院
俾擢有道浮屠莅天下名山。
杭之净慈主席尚虚,佥欲起居之,疏币交至。
浙江省丞,复遣使趣之。
皆力辞。
既而有旨,起住大天界寺
先夕有仆梦花,发如芙蓉,光彩绝异。
旁一人曰:“此花天子当取之而去。
”旦而命下,果符所兆。
应诏至阙下,见于外朝。
慰劳优渥,即令内官送其入院,赐以天厨法馔。
万几之暇,时召入禁庭,奏对多称旨。
精通内典,博极群书,其与荐绅谭论,霏霏如屑玉,故咸乐与之游。
至于勘辩学子,直指心源,宗说兼行,机用迭发,尤足使闻者敬仰。
四年春,诏集三宗名僧十人,及其徒众二千,设广荐法会于钟山,命金总持斋事。
于是灵承上旨,仪制规式,皆传之远永。
五年,诏复建,会大驾临幸,诏阐扬第一义谛。
自公侯以至庶僚,环而听之,靡不悦服。
一日忽示微疾,谢去医药饮食,手书一偈,委顺而化。
洪武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也。
停龛六旬,始行茶毗。
其貌如生,火时获舍利无算。
寿四十七,腊三十六。
三会语》有录。
塔于嘉兴城西环翠兰若。
幼丧父,奉母至孝,为筑孤云庵奉之以居。
或有议者,则婉告之曰:“不见编蒲陈尊宿乎,胡言之易易耶?
”平生以宗教为己任,神观秀伟,智辩緃横。
尝以《楞伽经》及《法宝坛经》为释门心要。
当毒暑时,挥汗誊钞,锲梓以传弟子觉慧,深恐遗行将泯,因条系群行为书,乞宋濂为之云,文见《銮坡续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岳德文元初 1235 — 12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5—1299 【介绍】: 大都路涿州人
真大道教第八代师。
世祖至元二十一年崇玄广化真人,统辖诸路真大道教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志诚元 1241 — 1305
志诚
缙山杨氏子。
父林。
以勇材事太祖
都元帅
母房氏。
生二子。
师为长。
有出世志。
年十六。
父母为娶妇不从。
强逼之。
剪发而逃。
京师
礼七代宗师。
出家受大戒。
师跪而请名。
宗师问尔何志。
对曰。
而已。
遂以命之。
自号寂庵
志业精勤。
风神爽朗。
显密要义。
游刃若虚。
谨持犯之科。
弘慈摄之行。
至元丁丑岁
大都路禅录。
丁亥
清安寺
明年
得隙地都之灵桩里。
建广化兰若。
居之。
受徒匡众。
道望益隆。
成宗践位。
降玺书赐号静炤妙行大禅师
诸路头陀教门都提点
师平生多异迹。
通灵感化。
惊耳悸目之事。
人莫测是凡是圣。
尝静居。
有异气缕结。
作善财合掌形。
在师上。
夜寝。
人见有白光洞胸。
经时不散。
有时群雀。
聚师头顶上。
如立朽株。
都人邹氏女。
为魑魅所凭且久。
师以念珠拂之立止。
尝有所见宗师。
遣其徒李纯辈四人往江南
踰年不返。
师坐见李至
且问其介及宗教事。
甚悉。
有顷李果
所言无不合。
又一日。
见许善友从保定来。
寂炤师没。
已而果然。
若此甚众。
尝有盗入室戒勿捕。
或横逆相加置弗较。
大德乙巳秋
将化。
手书发菩提心论。
并金字戒本。
授弟子法云。
语以宗门事曰。
吾将行矣。
然香易服。
右胁果足。
而逝。
寿六十五。
阇维。
得五色舍利三十二粒。
塔于清安寺傍。
自入道涅槃。
垂五十年。
弊衣粗食。
持诸部密咒。
仡仡朝夕。
未尝以寒暑暂废。
精专之功。
自能灵。
是亦澄什之流亚欤。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明本元 1263 — 13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3—1323 【介绍】: 僧。
杭州新城人号中峰俗姓孙
仁宗赐号佛慈圆照广慧禅师
明本号中峰钱塘人
住雁荡村,姓孙氏,出家吴山圣水寺
高峰原妙禅师天目山,往叩之,一见驩然,薙染于师子院,遂契旨。
与断厓义公俱为高峰座下,或问优劣,曰:义首座固是根老,其如七曲八曲,惟维那却是竿上林新篁,他日成材,未易量也。
元贞间高峰将迁化,以大觉禅寺相属,辞推第一座祖雍主之。
皖山,游庐阜,至金陵,结庵庐州弁山平江雁荡,已而还山,领师子院。
宰相大臣以五山主席交聘,俱力辞,因日避走南北间,朝廷闻其名,特赐金襕伽梨衣,进号佛慈圆照广慧禅师,欲召见阙廷,终不一至。
惟再封香下诏,即所居修敬而已。
至治三年八月,安坐而逝。
世寿六十有一,僧腊三十有七。
文宗词臣制碑,谥曰智觉,塔曰法云,有《中峰广录》三十卷。
元统二年,诏收入佛藏,艺文监丞揭徯斯为之序,谓其提倡激扬,如四渎百川,千盘万转,冲山激石,鲸吞龙变,不归于海不已。
其大机大用,见于文字有如此者。
中峰屡辞名山,屏迹自放。
时住一船,或僦居城隅土屋,若入山脱笠,即结束而栖,俱名曰幻住
自作《幻住庵记》。
其居东林也,赵学士子昂冯学士海粟为之躬运土木以执役。
初,子昂中峰为友,海粟甚轻之。
一日,子昂中峰往访,海粟出示《梅花百韵诗》。
中峰一览,走笔和之。
复出所作《九字梅花歌》以示,海粟竦然,遂与定交。
明本号中峰钱塘人,住雁荡村,姓孙氏,出家吴山圣水寺,得法于高峰原妙禅师,屡辞名山主席,屏迹自放。
赵孟頫明本友善,子振意轻之,一日,孟頫明本往访子振子振出示《梅花百咏诗》,明本一览走笔和成,复出所作九字梅花歌以示,子振遂与定交。
师。
讳明本
俗姓孙
钱塘人
母娠师时。
无门开道者寄灯笼其家而生师。
师生至性不好弄。
而好歌梵呗结趺坐。
髫𫚇读论孟未终卷。
母丧辍学。
年十五辄然臂持戒。
誓向空寂。
久之。
阅传灯录有疑。
志在参决。
遂登死关。
见妙公。
妙发长不薙。
衣弊不易。
孤峭严冷。
未尝一启齿而笑。
亦未尝为其徒剃落。
独见师即驩然。
欲为祝发。
盖亦已知为大器焉。
久之。
诵金刚经。
恍若解者。
师自谓识量疏通。
于义趣无不融贯。
然非性也。
已薙染给侍死关。
入天目。
于东南诸山最高寒。
廪粟屋材。
微飞挽则莫能至其上。
师昼服力役。
夜事禅定。
十年胁肤不沾席。
后于妙言下。
机旨洞契。
妙以其克肖。
书偈付之。
师益自晦。
未尝以师道自任也。
然而玉在山珠在渊。
其光气自不可掩。
况审之以咨决。
重之以记莂哉。
至元间
松江瞿霆□。
施田建寺于莲花峰
号大觉正等禅寺。
妙将迁化。
以寺属师。
师辞。
师每谓。
住者必无上大道。
其力可以明人天。
夙植福缘。
其力可以荫结徒众。
明智通变。
其力可以酬酢事宜。
故凡住持。
道为之体。
而缘与智为之用。
有其体而缺其用。
则化权不周。
事仪不备。
犹之可也。
使无其体。
而徒倚其用。
则虽处众而众归。
制事而事宜。
亦不足言矣。
况三者并缺而冒焉。
尸之者。
其于因果。
能无惧乎。
五山缺主席。
宰执大臣。
致书币屡以为请。
师皆力辞。
至于穷厓孤洲。
草栖浪宿。
屏遁其迹而避之。
然四方学者。
北殚龙漠。
南踰六诏。
西连身毒。
东极抟
裹粮蹑[尸@憍]。
万里奔走。
而辐辏赴师者。
殆无虚日。
南诏僧玄鉴
素明教观。
辨博英发如。
曰。
吾闻。
大唐有禅宗。
使审是耶。
吾将从学。
设或未当。
吾将易其宗旨。
而俾趋教观。
繇其国来。
一闻师言。
即悟昔非洞发源底。
方图归以倡其道。
而没于中吴
鉴之徒。
画师像归国。
像出神光烛天。
南诏遂宗禅。
奉师为禅宗第一祖。
至治三年春三日
山木稼。
其徒之老异之。
秋八月甲子
师遂入寂。
即山之西冈。
塔其全身。
未逝前一日。
遣别其外护并法属。
一一皆师手书。
是日白虹贯山。
师世寿六十一。
僧腊三十七矣。
师所至。
四众倾慕。
香茗金币。
拜礼供养。
悉成宝坊。
而师一衲一箪。
未尝属目。
人念其丰肌暑月腠腐。
奉葛衣以袣袢者。
师一不以近体。
他可知已。
虽屡辞名山。
以自放于山林江海。
解縢屩脱袍笠。
在处结茆以居。
一皆名曰幻住蒲团禅板。
昼作夜参。
规程条章。
井井森列。
仪矩慎严。
如临千众。
至于激扬提唱。
机用翕㸌。
婴之者胆丧。
闻之者意消。
每谓其教传佛心宗。
单提直指。
恶有所谓微妙授受。
恶有所谓言语依解哉。
故于教法。
欲救其弊砭其病。
皆以身先之师之于物。
洪纤高下。
缓急后先。
拒之不遗。
接之不携。
人虽见其发于悲愿。
而不知其一以诚。
而匪事夫空言也。
当世公卿大夫。
徐君威卿
郑君鹏南
赵君子昂
一闻师之道。
固已知敬。
及亲炙言容。
无不歆慕终其身。
江浙丞相脱驩公。
最号严重。
读师之书。
敛衽望拜。
高丽沈王
以天属懿亲。
万里函香拜礼。
起谓左右曰。
某阅人多矣。
未有如师福德最胜者。
获师示。
涕泣感发。
师躬己以究其道。
岂有毫发涉世意哉。
然而其名不行而彰。
其道不言而信。
自非行戒相应声。
寔一致永久益。
章而弗昧。
亦何以致此哉。
中峰普应国师者。
讳明本
其先临济玄
七传杨岐会
八传无准范
雪岩钦
高峰妙
之嗣四人。
师居其首。
师自临济其世十八。
临济自少林其世十一。
是师为少林二十九世之正胤也。
师出钱塘孙姓。
母李氏梦。
无门开道者
持灯至其家而生。
师生之时。
内室五色光明者三昼夜。
襁褓即具大人相。
坐则跏趺。
嬉戏则为佛事。
既冠。
阅传灯录。
至明知生是不生之理。
为甚却被生死之所流转。
大疑。
乃求依狮子院高峰妙禅师
妙公喜度之。
三载观流泉有省。
妙公印證。
被打趁出。
自此日作夜侍。
常至晨钟鸣不去。
妙公不顾。
久而洞彻旨。
妙公大悦。
书自相赞与师曰。
我相不思议。
佛祖莫能视。
独许不肖儿。
得见半边鼻。
十载
妙公告寂时。
大觉寺属师。
师推首座祖雍主之。
遂一笠吴楚。
西至皖山匡庐
乃东还。
幻住庵于吴雁荡。
遂成丛席。
霆发瞿公请主大觉。
不就。
定叟泰应之。
泰尝受职于一山万矣。
乃欲改嗣于师。
师大不然。
以书却之曰。
昨者坐语。
未及它论。
而首以住院承嗣扣之者。
惟恐足下苟循世谛故也。
与足下。
纳交十六年。
彼此心怀。
洞然明白。
岂意足下不谅愚情。
反欲相及。
何临事反覆若此耶。
古人于法嗣嫡传。
所以深明宗系者。
大法源委。
不可诬也。
世漓俗薄。
奉金请拂。
以院易嗣者有之。
尝痛心于此。
夫大觉虽先师开山。
然十方丛林尽有尊宿。
舍彼不取。
而必欲尸。
何识量之不广也。
非畏住持。
实畏嗣法于开山也。
故退避力辞。
而举足下为之主政
以足下自师一山禅师
岂可苟循世俗而易其所师哉。
繇此言之。
犹不欲以先师座下人。
迭尸大觉。
而况牵枝引蔓。
欲为本之嗣乎。
闻命骇然。
专浼逆流。
塔主预此拜闻。
望以玉峡之音。
直与拈出。
或欲循俗易嗣。
断然不敢与足下一日相聚也。
至扣至扣。
师还天目庐高峰塔。
至大戊申
仁宗在青宫。
聘之不就。
赐金纹衣。
加号法慧禅师
师隐去仪真
己酉
即船以居。
乃吟曰。
懒将前后论三三。
端的船居胜住庵。
为不定方真丈室。
是无住相活伽蓝。
烟村水国晨供。
月浦花汀放晚参。
有客扣舷。
来问道。
头陀不用口。
喃喃庚戌
又还天目。
辛亥
复船居。
吴江陈子聪为师建幻住庵。
师又去之。
北隐汴梁
吟曰。
廛市安居尽自繇。
百般成现绝驰求。
绿菘紫芥拦街卖。
白米青柴倚户收。
十二时中生计足。
数千年外道缘周。
苟于心外存诸见。
敢保驴年合头。
明年又结幻住庵于六安山。
吟曰。
胸中何爱复何憎。
自愧人前百不能。
旋拾断云修破衲。
高攀危磴阁枯藤
千峰环绕半间屋。
境空閒一个僧。
除此现成公案外。
且无佛法继传灯。
丞相脱驩公望风访师。
师又弃庵
去之东海州
吟曰。
道人孤寂任栖迟。
迹寄湖村白水西。
四壁烟昏茅屋窄。
一天霜重板桥低惊涛拍岸明生灭。
止水涵空示悟迷。
象平沉心自照。
波光常与月轮齐。
驩公戒邑吏强师至私第。
乃与中书平章并诸山。
必致师于灵隐
师固辞曰。
夫住持者。
须具三种力。
庶不败事。
一道力。
二缘力。
三智力。
道体也。
智用也。
有其体而缺其用。
尚可为之。
但化权不周。
事仪不备耳。
使道体既亏。
便神异无算。
虽缘与。
智亦奚为哉。
或体用并缺。
冒然居之。
曰因曰果。
宁无慊于中乎。
贫道无其实。
故不敢尸其名。
竟称病还天目。
延祐丙辰
上谕宣政院
简釆名山宿德。
以闻。
承旨者期入天目。
师闻遁去。
南徐丹阳蒋均为建幻住庵。
戊午
又还天目。
明年九月
朝旨褒号佛慈圆照广慧禅师
狮子院
为正宗禅寺。
驸马沈王王璋
又赍御香紫衣。
即所居而修敬慕焉。
宣政又以径山请师。
师不就。
乃结幻住庵于中隹山。
中隹去西峰三十里。
岩磴险绝。
缁素跋涉甚难。
求师归院。
至治癸亥
西峰冻涸。
大木摧折。
师自叙曰。
余初心出家。
志在草衣。
垢面习头陀行。
以冒服田衣。
抱愧没齿。
平昔懒退。
非矫世绝俗。
盖以文字则失于学问。
参究则缺于悟明。
寻常为好事者之所称道。
亦报缘之偶然耳。
示微疾。
有省候者。
师皆曰。
幻住庵漏且朽矣。
不可久住也。
有僧告归吴门
师曰。
何不过了。
中秋十三日
手书属弟子曰。
幻者朝死夕化。
骨便送归三塔。
依清规仪式。
不许循世礼也。
次日白虹贯山。
巅师跏趺。
书偈而化。
停龛三日
颜益和悦。
道俗奔集踰
奉全身塔于寺西望江石。
阅世六十一。
坐夏三十七。
明宗己巳赐谥。
智觉禅师
塔曰法云。
元统甲戌
追尊为普应国师
乃以广录三十卷。
颁入大藏。
更命重臣。
国师道行于碑南诏五比丘。
绘师顶相还国
四众迎相。
中庆城相。
放五色异光。
繇是倾信禅宗。
奉师为南诏第一祖。
时皆曰。
本公圆辩不閟。
针砭多方。
哀讲士之趋岐。
伤禅流之混继。
乃推大觉以嗣开先。
玄鉴而化南诏。
𠃔有大愚龙潭信之高风。
至于大功不宰。
至让无名。
杖履萧然。
云行鹤举视声名。
而若浼甘。
肥遁以如饴。
楷芙蓉讷圆通不足过之。
以其瀚海馀波。
烟屯雨骤。
凤阁之儒臣。
醒天潢之贵戚。
永明寿明教嵩
庶可并驾云。
赞曰。
人人抱荆山之璧。
个个得赤水之珠。
何难兄释迦
而弟弥勒。
及读本祖自叙之语。
愧汗横流。
俯仰无地矣。
嗟乎非真祖师心语不吐。
非正嫡裔背汗不流。
心语不吐者昧后也。
背汗不流者欺先也。
昧后欺先。
互相啖啖。
祖隐现。
堪忍世界。
何日而休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明本字幻住晚号中峰姓孙氏钱塘人
幼好梵呗,长乃出家。
初依吴山圣水,闻高峰原妙天目山师子岩立死关,以待参学。
明本往叩之,原妙欣许,知为大器。
久之,明本诵《金刚经》恍有开解者,谓“识量依通,虽于义趣通解,终非悟也。
”已而薙染。
原妙闭关独居,誓不接纳,独见授以䛡头。
由是给侍死关,昼服力役,夜事禅定,十年而学成,豁然超脱。
宗旨别传,九流诸子,罔不淹贯,激扬提唱,机锋翕靃,圆转不穷,时称大辩焉
元贞间高峰将迁化,以大觉禅寺相属,辞之。
皖山,游庐阜,至金陵结庵庐州弁山,及平江雁荡。
已而还山,领师子院。
宰相大臣以五山主席交聘,俱力辞,因日避走南北间。
朝廷闻其名,特赐金襕伽梨,进号“佛慈圆照广慧禅师”。
元统二年,并诏明本所著《广录》三十卷收入佛藏,揭徯斯为之序。
至治三年八月,安坐而逝,寿六十一,腊三十七。
文宗词臣制碑,谥曰“智觉”,塔曰“法云”。
明本履长大,倍于时人,所遗麻履二,尚藏寺中。
寂时茶毗于天目,虞集铭其塔,赵孟頫书其净土诗。
初,松雪极致敬礼,冯海粟意殊不然,及示《梅花诗》六十首,明本和之,复成百咏,及九言一首,冯由是叹服加礼焉。
今有爪发舍利塔圣水寺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